焦化產業鏈以焦炭為最主要的產品,副產焦爐煤氣、煤焦油、粗笨。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焦化產業鏈,焦化產業鏈以煉焦煤為原材料,超過70%的產成品為焦炭。焦炭可進一步深加工,生產出氣化焦、電石焦和冶金焦等。
焦化產業鏈結構
近5年國內焦炭產量增長乏力,新增產能減少,產能主要分布在華北、華東和西北地區。我國是焦炭生產大國,整體來看,過去近20年里國內焦炭產量增長近4倍。但由于“去產能”政策,國內焦炭產量自2013年以后持續出現負增長,每年新增產能不斷下滑。同時,焦炭產地集中于華北、華東和西北地區,三地區產量接近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四,其中華北地區占比最大(39%)。
2011-2018年國內焦炭產量、新增產能及增速(萬噸/年)
2018年國內焦炭生產分布
國內焦炭產能分布零散,集中度較低。在190家在產焦化企業中,300萬噸/年及以上規模的企業相對較少,占比17.89%。產能為200萬噸及以下的企業相對較多,占比為60.00%
目前在產焦炭企業產能分布情況
智研咨詢發布的《2020-2026年中國焦化產業運營現狀及投資方向分析報告》數據顯示:2018年因環境治理督察的限產規定在不同地區執行力度差異較大,其中:江蘇省焦炭產量為1472.7萬噸,同比下降28.52%,下降幅度最大;河北省焦炭產量為4747.1萬噸,同比下降1.36%,下降幅度也較為明顯;山東省作為焦炭產量第三大省,焦炭產量為4098.6萬噸,同比增長4.18%;山西省作為全國焦炭第一大省,2018年焦炭產量為9256.2萬噸,同比增長10.42%;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全國焦炭產量四、五名焦炭產量分別為4024.9萬噸和3374.1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-0.63%和10.76%。
2018年我國焦炭產量省市排名
供給側改革政策驅動焦炭行業持續去產能。《焦化行業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綱要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,焦化行業將淘汰全部落后產能,化解過剩產能5000萬噸。2018、2019年,一系列嚴格的“去產能”政策出臺,包括生產壓縮、關停違規產能、淘汰不環保產能、整合焦化企業,政策覆蓋山東、河北、山西等產煤大省。2020年,國家政策將驅動焦化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產能的繼續縮減。
政策驅動焦炭行業持續去產能
國內焦炭生產和消費呈現地域不平衡。鋼鐵行業為焦炭的主要下游,從全國范圍看,華北、華東地區分布著數量較多的大型鋼鐵企業,為焦炭主要消費地。焦炭的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地域不平衡,這種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中西部地區。以西北為例,西北焦炭產量占全國的16%,但是消費比重僅有一半左右。也就意味著,西北焦炭的銷售需要依靠東部、中部、南部地區的拉動
2018年國內焦炭消費量占比
2018年國內焦炭消費分布
中西部焦炭的主要消費地在東部沿海地區。國內焦炭主要的貿易流向有三條,第一條是焦炭由主產地山西、陜西等地通過鐵路、公路向華北、華東等地區的流通;第二條是焦炭由山西、陜西及其他省份通過鐵路、公路運到天津港、連云港、日照港后再經水路運往華東華南地區;第三條是符合這個由北向南、以華北為樞紐的基本流向的,較臨近省份或地區間的流通,如華北省份的焦炭銷往華東、華南各省。
全國焦炭運輸流向及運輸方式
全國鋼鐵產量恢復正增長,焦炭價格同鋼鐵價格走勢高度相關,近年來均穩定在高位。2013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出臺,我國鋼鐵產量經歷了連續4年的增長停滯,2016年起,隨著宏觀經濟的緩慢恢復,鋼鐵產業逐漸恢復景氣,近3年來連續出現正的增長率。從歷史數據看,焦炭價格同鋼鐵價格走勢高度相關,鋼鐵行業的恢復帶動焦炭價格自2016年起逐漸回升,盡管在2019年略有下跌,但是2017年以來維持高位。
全國鋼鐵產量及增速情況
焦炭價格同鋼鐵價格走勢高度相關
焦炭利潤水平與鋼鐵行業景氣度相關性較強。焦炭行業近幾年運行規律顯著,上下游之間的景氣傳導通常按照鋼-焦-煤的順序,自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,生鐵產量同比增速顯著高于焦炭產量增速,焦炭的供給情況趨于良好,該時段內焦炭價格穩定在高位。2019年下半年,生鐵和焦炭的產量增速均下滑,焦炭產量增長略快于生鐵,導致焦炭在2019年下半年價格的小幅下挫。煉焦煤和焦炭之間的價差雖有收窄,但整體保持穩定,焦炭的盈利空間依舊保持樂觀。
全國焦炭和生鐵產量同比增長率
焦炭、煉焦煤價格走勢及價差
(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)